林子桓生活與創作於紐約布魯克林。畢業於普瑞特藝術院(Pratt Institute)。創作形式主要以敘事性的影片與沉浸式的空間裝置為主,議題以結合不相同的事件探索藝術不同的樣貌與數位時代的問題。作品內容與方法涉及神話、歷史、科學理論、偽紀錄片以及實驗片等,將議題自我詮釋後以發散的敘事方式漸漸切入主題形塑出作品,另也透過空間裝置強化觀者去感受作者在作品中的的世界觀。作品曾於奧胡斯現代美術館(ARoS Museum)「2021 Flux at ARoS」中放映,近期也參與2020台北數位藝術節「愛情數據」(01_Love)、第六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「離線瀏覽」(2018,Offline Browser)、第14屆雅典數位藝術節(2018,ADAF);舉辦過的個展有關渡美術館「假想圖集與旅行者(2020,Hypothesis Atlas and Voyager)」、臺北市立美術館「銜尾蛇」(2017,The Yellow Snake Is Waiting)等。
《線上葬禮》, 2015, 10’01’’
《線上喪禮》是一個有關在數位時代懷念逝去死者的虛構故事。情節挪用卡爾維諾《看不見的城市》,在網絡世界展開。影片一開始,一個男人在訴說他的抽象故事。這個敘事者擔任連結不同角色人物和故事的媒介。其敘述穿越數個想像城市,從內向外,生到死,敘事至非敘事。誰在說故事?旅人,吟遊詩人,君王,還是深陷於互聯網中的靈魂?真相隨著故事發展逐漸顯露。
現成片段被扭曲,以呈現新的意義,激發下一個剪接。藝術家透過來自《第二人生》的現成影片探討大眾複製文化。然後,線上喪禮服務成為了中介,把這些亡靈(影像片段)再一次帶進線上世界。線上喪禮服務是對所愛之人的奉獻,讓他們永存,永遠被困在一個固定的形式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