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岸觀自在V

彼岸觀自在V旨在探討一眾藝術家與影人如何探究酷兒文化,以及他們如何以用各種影像手法,探索英國與香港的酷兒生活百態。

LGBT羣體在法律上備受歧視,而男同性戀所受的歧視尤其嚴重,此現象背後,有深遠的英國殖民主義影響(女同性戀無論在英國或殖民地,皆未受到重視)。香港與其他殖民地一樣,要改變視同性戀為罪行的法律,需時十分漫長。英國早在1967年合法化同性戀,香港卻要到1991年才合法化同性戀。到2019年,英國和香港就LGBTQ+平權的立法已大致相等,儘管不同地區、世代、羣體的人,對酷兒的接受程度皆不盡相同。而右派情緒於全球崛起後,酷兒群體得到的接納似乎越來越少。

為了回應後殖民主義與右翼思想的崛起,我們特別策展是次節目,展出一系列探索酷兒身份與文化的藝術作品。來自英國和香港的影人,將藉流動影像展示LGBTQI+的生活;兩地的藝術家則會以作品反思酷兒的身份、生活與創作。

自從錄像藝術出現,藝術家就憑手提錄影機,開拓一股顛覆傳統的力量,挑戰主流對身份的敘述。1980年代晚期至1990年代,香港前衛藝術家對流動影像的興趣越來越濃厚,用它在世俗社會規範外開拓出一片酷兒天地。在主流電影敘述中,中心地位往往由男性主人翁佔據,這些藝術家卻將這慣例打破。在同性戀等種種酷兒身份仍被視作禁忌的時代裡,他們講述無人知曉的故事,為小眾發聲。這些藝術家努力為理所當然的常態作更深層次的反思,將身體、社會及文化重新構想成流動的整體,令打破常規變得可能,為社會變革打開了大門。女性主義興起、LGBT權益日益得到關注,都與前衛藝術和錄像藝術息息相關。

在過去的數十年,各地社會見證著性/別打破尋常界限,發展出寬闊的光譜。酷兒社羣生活上時刻面對疏離與排斥,但他們已進化成一個相對上較開放的羣體。一方面,很多地方正逐步制定更自由的法律,例如合法化同性婚姻;同志酒吧遍地開花,彩虹產業蓬勃發展,以LGBT為主題的電影越來越受歡迎,使這個社羣更強大,能容納更多不同的性傾向及性別。另一方面,新自由主義敘述塑造了更多元的社會,裡面每個人都享有更大自由。過往的種種跨界行為、流動身份、奇異構想,今日已得到商業世界和市場接受,漸成「正常」:幾乎所有金融企業都有份贊助同志遊行;中國的LGBT市場,估計價值約3000億元。同性戀者的生活漸受新文化經濟秩序影響,新自由主義世界重新定義了酷兒,又否定了酷兒。而在這些轉變以外,世上無數地方仍有極端右翼主義者煽動恐同,LGBT面對的迫害無日無之。我們這個時代的酷兒,揭示權力結構正不斷變化,當中的關係複雜而又矛盾。酷兒概念曾被視作小眾、危險,在急速轉變的環球政治中,它的角色為何?

彼岸觀自在V嘗試重探歷史,觀照當下,重新審視酷兒的概念。我們希望藉這一系列流動影像,深入探討個人經歷,從本地及全球角度,對形形色色的「酷兒」概念提出疑問。

彼岸觀自在是策略性項目,旨在從流動影像作品,探討中國、香港和英國等各國文化及社會。

梁學彬(錄映太奇)
Jamie Wyld (videoclub)